突破“最后一公里”
發布時間:2017-08-04作者:來源:本站原創點擊:
廣安市人大代表周萬明感慨萬千:“以前每次回老家都要走好長一段泥巴路,天晴還稍微好點,要是遇到落雨天,那真的是一身都是泥。現在農村的公路通到每組每戶,可以直接開車到家門口了,方便多了。”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以前廣安市境內的農村道路的真實寫照。隨著時代的發展,廣安市的高速公路穿山越水,東西南北,無一不通。但境內的農村公路的發展卻仍然相對滯后,存在大量斷頭路,鎮與鎮不相通、村與村不相連,給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很大不便。
在今年年初的廣安第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岳池代表團周萬明等13名人大代表提出了《關于加大我市農村公路建設投入、解決好“最后一公里”問題的建議》(190號建議)。為有效消除農村公路發展的薄弱環節,進一步優化完善農村公路網絡,市人大常委會將190號建議列為重點督辦建議,并組成督辦小組跟蹤督辦,切實督促打通“最后一公里”,實現農村公路“聯網閉環、通組入戶”的工作。
7月18日,市人大常委會督辦小組會同提出該建議的部分市人大代表參加督辦工作。督辦人員和人大代表實地查看了岳池縣白廟鎮農村公路建設情況,聽取了相關工作匯報,并與市人大代表進行了交流。在隨后舉行的座談會上,市交通運輸局作為建議具體承辦單位,匯報了建議辦理落實情況。截止目前,岳池縣內改造縣鄉公路490公里,新改建同村公路1120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危橋15座,建成渡改公路橋7座、人行橋3座,實現100%的鄉鎮通油路、100%的建制村通油路。打通了“最后一公里”這個“任督二脈”,交通的暢通為農村帶來了生機,迎來了希望。
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他們依法提出意見建議,是履行代表職務的行為;辦理好代表建議,是市人大常委會及相關部門的共同責任。大家紛紛表示,要加強領導,堅持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黨委、政府常抓不懈的重點工作和重大民生工程;要加大投入,在安排地方財政預算時,優先考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要注重平衡,既要注重貧困地方基礎設施的發展,也要注重非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改善,確保農村基礎設施平衡發展;要加力管護,既要加 強資金管理,做到專戶儲存、專款專用,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又要建立健全設施設備管護機制,讓“建”“管”有效結合,讓“民生”工程更得“民心”。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五督辦小組組長易銘珅指出,“農村公路建設任重道遠,各相關部門及區市縣要戒驕戒躁,以建議辦理為契機,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加碼前行,多措發力,進一步推動農村公路建設再上新臺階,切實解決好“最后一公里”問題。”(楊晗)